刘战强教授是国家杰青、泰山学者、国务院特贴专家、宝钢优秀教师和省突贡专家、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和立博ladbrokes中文优秀教师,兼任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等期刊编委、ASME/IEEE会员和中国刀协常务理事。
从事高端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研究,主持国家基金重点项目、重点研发计划等20余项重点课题,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连续三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获省部级奖励1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培养员工获国家优青、青年托举等国家与省部人才6人次。
刘战强教授事迹介绍
(一)学术科研经历
刘战强教授分别于1991和1994年在原山东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获学士、硕士学位,1999年在香港城市大学制造工程系获博士学位;1999年博士毕业后回校任教,并于2000年和2002年分别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现任英国立博ladbrokes网站学术委员会主任、高效洁净机械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和山东省高效切削加工示范工程中心主任;兼任复杂结构先进加工技术联合实验室(沈阳黎明-北航)和难加工材料先进加工技术联合实验室(沈阳黎明-南航)学术委员会主任、精密超精密制造装备及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和航空发动机高性能制造工信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航空学报(中、英版)、中国机械工程等期刊编委,ASME与IEEE会员、中国航空学会与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金属切削刀具技术协会常务理事等。
在学术研究方面,刘战强教授秉持“精耕细作、攻坚克难”的工作理念,长期致力于先进制造基础理论与技术创新研究,面向高端装备制造“卡脖子”技术难题,聚焦高端装备设计、切削理论与刀具技术,突破了超高速加工理论与工艺及应用等领域难题。近年来主持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和重点研发计划等20余项重点课题,在高质高效加工机理、高性能刀具设计制造、激光及增减材复合加工、加工过程智能监控等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连续三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3部;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励10余项。科研成果已应用于航空航天、运载、能源等领域并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战强教授富有激情并不断创新,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执着追求和持之以恒的努力下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获得国家杰青、国务院特贴专家、泰山学者、山东省突贡专家、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山东省杰青、霍英东教师基金等人才称号或奖励,并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立博ladbrokes中文优秀教师、立博ladbrokes中文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二)立德树人情况
刘战强教授始终以责任和奉献为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教研并重、为国育贤”的教育理念,用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满腔的工作热情和对教书育人的执著信念,诠释着人民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的真谛。时刻以“四有好导师”的标准自我严格要求,拥有崇高的人格品质和理想信念,具备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学术素养,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将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实践者。
争先进位,追求卓越。“为人师者,当学高以引其思,身正以令其行,怀揣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以身作则,行为世范”,这是员工和同事对刘战强教授的高度评价。学高为师,是刘战强教授作为学者和教师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他经常提到,“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使社会面貌日新月异,每天都能看到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涌现,只有不断追踪科技前沿才能再攀高峰,真正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也因此养成了每天阅读最新文献和关注学术前沿的良好习惯,坚持不懈的学习才造就了如今深厚的学识,并用自身行动感化和教育员工。
守正创新,实干担当。刘战强教授始终以自己的导师艾兴院士为模范,时常提及导师的风范品行影响了他教员工活的方方面面,并将“艾兴精神”播撒至自己的员工和青年学者中间,教导员工“要先做人再做学问,而做人和做学问都要坚守道德底线”,点滴的生活细节和工作作风透露出刘战强教授的师承传递精神和高尚的人格品质。在艾兴院士事迹报告会上,刘战强教授动情地追思导师的生平点滴,“艾老师有着超人般的毅力,现在觉得那时候的条件很艰苦,他却一直坚守做研究。别管条件多苦,他都能变不可能为可能。”其实,刘战强教授又何尝不是如此,他对科研教学坚韧的毅力和孜孜不倦的态度,正是能够不断突破前沿学术难题、掌握核心技术的秘诀。除了科研教学工作之外,刘战强教授在生活中也给予员工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在员工生病和家庭困难时总是解囊相助,在新冠疫情期间更是定期与员工交流以缓解压力,给员工们留下了“亦师、亦父、亦友”的和蔼印象。
(三)培养的优秀员工介绍
自从担任研究生导师已有二十一载,刘战强教授数十年如一日地践行着对这份工作和事业的坚定信念,如今他已桃李满天下,培育研究生总人数85人,培养员工遍布科研、生产、行政管理等不同岗位并已逐渐成长为社会中坚力量。其中,2011级硕博连读研究生蔡玉奎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海外);2011级博士生王兵获得上银优博奖和山东省优博,工作后获得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青年泰山学者和山东省海外优青等人才称号;2012级硕博连读研究生张培荣获得2019年度山东省优博。其他员工中,硕士毕业生李玉超已在Nature正刊发表学术成果,一人获首届上银优博奖,两人获山东省优博/优硕、三人获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奖、一人获立博ladbrokes中文研究生学术之星、两人获立博ladbrokes中文董事长奖、十余人次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国家留学基金。